中国内地保理业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87年。中国银行于当年10月与西德贴现信贷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总协议,拉开了大陆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序幕。1993年,中国银行正式加入全球最大的国际保理商组织——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成为国内最早的FCI会员,并率先在国内同业中叙做了国际保理业务,正式揭开了中国保理发展的序幕。今年(2018年)恰好是保理业务在中国发展的二十五周年纪念。 根据《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商秩发[2009]88号)、《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意见》(商秩发[2009]234号)、《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12]419号)等文件精神,商业保理面世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很多核心企业通过发展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解决供应链内企业甚至终端消费者的融资问题,从而拓展企业盈利渠道,疏通供应链资金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加客户粘度,使供应链更稳定高效,更具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产品自然成为产业金融投资和发展热点。随着应收账款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商业保理业务发展的“风口”之势渐成。 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首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为了更好的践行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以及开展“中国保理25周年成果展”活动,中国贸易金融网、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与相关机构拟于2018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保理年会暨中国保理行业25周年成果展,主题为——掘金新时代下应收账款融资的蓝海。以及今年恰逢中国保理业务开展25周年,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年会上设置25周年保理发展成果展示区等。 本届年会,将邀请国内外20+银行的领导;100+金融学家、保理行业内大咖、嘉宾;参会企业涉及保理、科技、资金、场景及资产、三方服务等,企业金融领域精英云集盛会,深度聚焦、精准对话,交流与合作;同时,《中国保理行业白皮书(2018)》将在本届年会,启动发布仪式,敬请期待! 在一般的国内保理业务中,通常存在三方当事人,即保理商、债权人、债务人,由于保理业务是建立在应收帐款转让的基础上,因此申请叙作保理业务的往往是债权人,保理合同约束的也是保理商和债权人,对保理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债务人则没有约束力。与此相反,反保理是由债务人作为保理申请人向保理商申请叙作保理业务,由保理商和债务人签订保理合同,保理合同约束的是保理商和债务人,对保理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债权人则无约束力。

随着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在出口和国内贸易中,信用交易比例已高达80%以上,由此,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 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必然造成企业负债率(杠杆率)越来越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2至今,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持续增长,2016年年末同比增长了8.2%,2017年年末底同比增长了9.6%。

近年来,由于银行保理受市场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趋于收缩,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加快转向商业保理市场,为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商业保理业务成为投资和发展热点 到2020年,据预测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人民币,这其中,评级AA以上的企业应收(付)账款市场规模至少在十万亿规模,十万亿的业务想象空间将会催生不少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那么,与供应链金融紧密相关的保理业务近些年表现又如何?从近六年的商业保理企业注册量可窥见一斑。

商业保理是一整套基于保理商和供应商之间签订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和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和催收。商业保理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也是风险最小的金融产品之一,特别适合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对于大企业降低杠杆率和建立商务信用体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信用化、交易在线化、产业金融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商业保理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新经济和多项金融业务融合创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开辟了新的途径。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融资和商业保理,就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手段。应收账款融资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还可以提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增进企业的商业信用,并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实现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对接。